【讲座精粹】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之背景问题——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一)
主讲人:袁杰
2016年12月29日晚,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袁杰局长做客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十五讲,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三教三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挑战与机遇”的讲座,特此推出名家讲坛第十五讲讲座内容总结篇。
该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张玉敏教授主持,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李雨峰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邓宏光教授、超凡知识产权研究院姜丹明院长担任与谈人,全国各地400余人通过微信群“西南IP群”线上分享了该讲座的同步文字直播。
因篇幅有限,我们将分为三次推送,本文着重介绍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结构之背景问题。
袁杰:今天主要想同大家一道,从金融、贸易、政治、产业、经济等层面而非常规的法律视角来看待知识产权问题,我以这几年各级党政领导人、企业家对知识产权的看法为切入点,来与大家进行交流,然后反思我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些什么。今天,我分享交流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机遇与挑战”。
我的报告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背景,二是机遇,三是挑战。背景部分先谈成绩后谈形势;机遇看国家战略和经验;挑战有三个小问题:改革深水区、专业多接口、IT革命冲击以及IP分散管理与大保护。
背景
以重庆为例,这几年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八个率先”,很多省市,包括发达城市、沿海城市都来重庆学习经验,实现了“三个3倍”目标,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倍,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增长3倍,规模以上企业专利产品产值增长量增长3倍。取得了“两个前十”,即知识产权指数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十位,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连续四年全国前十。
从全球范围看,如今面临的问题和形势,不论国内经济如何进入新常态,全球并购和中国并购均非常活跃,有人说这是进入了第六次并购大潮,同时这也是机会。为什么是机会呢?全球并购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知识产权的并购。哪些人做这些工作?除了会计师以外就是律师。学法律的人去谈,这就是机会。虽然在中国并购占全球并购的份额较小,但就是因为份额较小才有未来的发展空间。
从案件数量来看,全国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已经超过11万,非诉讼案件也超过了8万件。这说明知识产权在社会生活当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工作与需求。那么,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全球并购为什么会跟知识产权有关?既然有关,有什么办法解决想解决的问题?日本松下电器的一个部长曾说过一句话,松下电器作为一个日本人管理的企业,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画专利地图,画专利地图以后才能知道竞争对手在什么地方,发展空间在哪儿,竞争对手的长处是什么,自身的短版有哪些,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专利地图指引下,去安排研发,安排生产,安排销售,所有的战略都是在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后制定的。
为什么专利地图的作用如此强大?首先,在所有知识产权里面,最难的不是商标,也不是版权,而是专利。所以在此我们以专利作为切入点,来剖析知识产权在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并购和诉讼案件里如何发挥作用。专利制度产生初期是没有专利文献的,后来第一篇专利文献产生于美国。最初的专利法授予专利权人20年的垄断权,但代价是将专利公开,而这与我国的传统不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古代最好的办法是是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专利法授予权利,但代价是将秘方拿出来,让公众都知道,然后让公众继续研究秘方并不断发展,这就是专利法的作用。
后来交换东西以文献的形式出现,并逐渐将其规范化。之所以说专利文献比其他文献更有用,有用的地方在于专利文献更加规范。很多科学文献不规范,但是专利文献是规范的。技术信息在专利文献的出现早于科学文献,尤其是在企业,企业有可能不让自己的员工去发表文章,但是企业需要申请专利。因此可以看到,很多技术文献,尤其有产品相关的,不会出现在科学文献里,而只会在专利文献中看到。所以掌握了专利文献的信息就掌握了主动权。透过分析专利文献,可以发现相关技术领域内的竞争对手(包括潜在的竞争对手),甚至可以了解对手的最新动态、技术路径、竞争态势,中间引发的一些变迁等,有了专利地图以后才有可能往下走。
这是一个典型的专利文献,被多次引用,说明这个技术就是核心技术。这便是典型的专利地图,由日本人发明,被美国人优化,作用非常大。各种各样的专利地图,发挥了各种各样的作用。如果在座的各位到企业工作,企业需要使用专利地图这个工具以帮助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时候,那么在座各位就要明白如何去操作,它有哪些功能。企业与他人合作,有些信息在报纸上是查不到的,其他文献也看不到,但专利文献有,专利文献的分析也要讲求方法,否则也难以了解。
举个例子,2002年的时候,国家在上海花了五年时间研究出一种纤维材料,并申请了专利。这种材料属于上游对核心技术的突破。美国的杜邦公司发现这个材料非常好,可以在航空航天等国防民用领域广泛使用,而这将会对杜邦公司的现有产品和未来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于是杜邦公司就制作出一张专利地图。我国在做研发该种材料时,花5年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去画专利地图,但是杜邦公司发现这个技术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画专利地图。绿颜色的就是我国对该种材料申请的专利,其他颜色就是杜邦公司申请的。
杜邦公司从2007年的4月12号到2007年的12月21号,仅仅只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将该种材料中、下游应用产品全部申请专利。现在思考一个问题:杜邦公司对这个产品和技术研究出来了没有?很多人没有这样一个意识,即当要做研发的时候,一定要把研发的路径和未来要发展的产品先要有一个布局,然后去占领相应的位置跑马圈地围起来。如同杜邦公司,仅用半年的时间就把专利申请完了,技术还没有拿到手,产品也根本没有设计出来,这就是专利战略。
张玉敏:提一个问题,后面这些专利的使用是否需要进行许可?
袁杰:对,张玉敏老师说得很好。杜邦公司使用专利包围,如果我国相关企业要生产这些产品要用其技术,那么必须要跟杜邦公司进行专利交换,就是交叉许可。
李慧敏:解释一件事情,刚才袁杰局长说的是中国的企业提交了几个专利申请,杜邦公司立马迅速在半年之内进行了全链条的技术方案的专利布局,而没有生产怎么布局呢?实际上,专利的实质是理论上行得通的技术解决方案就可以申请专利,所以刚才张玉敏老师说的,那是理论上已经把相关的技术方案全部行得通,不考虑产业化。圈完地以后,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其所布局的某一个技术领域规避掉跑马圈地的方案可能比较难,杜邦公司的专利布局恐怕就是这个目的。
袁杰:前面谈及的内容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充分利用规则,甚至这些布局的专利文献未必都写得很好的情况下,利用了一个时间差,不断地完善自己,就是要学会抢位抢地盘,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后来经过杜邦公司不断完善,从2008年、2009年到2010年1月,后续的研发跟上去后就将那个专利布局坐实,把我国相关公司牢牢困住了。再提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后面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观 众:中国公司跟杜邦公司最后达成交叉许可协议。
袁杰:对,但是最后结果还往下面走了,经济效益呢?
观 众:应该是杜邦公司占了大部分,而中国的公司占极小比重。
袁杰:讲得很好。实质上是1:375,中国公司赚1块钱而杜邦公司赚375块钱,这就是差距。了解到这些,意味着今天大家没有白来。中国人的布局和外国人的布局是不一样的。
这张图说明一个问题,红箭头就是交叉授权许可、相互的投资合资诉讼和解、单方授权等,体现的是五个龙头企业把整个全球的核心技术占领了,这几个公司掌握LED市场份额的90%,这里面没有中国大陆的企业,中国仅有台湾的一个企业在支撑。台湾的这个企业靠单项授权支撑,虽然利润没有其他几个企业多,但是也发展了。实质上国内的LED企业,经营得很艰难,企业利润大部分都被外国公司拿走。这还说明一个问题,即一个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对单个企业了,而是一个企业生态跟另外一个企业生态在竞争。想要在这个产业里面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一个企业生态群里面,才能生存,否则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
那么,这给在座的同学们、老师们提供什么机遇呢?这种需要跨企业的交叉许可哪些人去谈判?就是在座的各位,这就是机遇。中国原来想用市场交换技术,但是实质上没有换来。因为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其创造发明不是以合资公司的名义申请专利,而都是拿回母公司申请。合资公司没有权利,这就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悲哀,要不然现在怎么还在讲转型呢?另外,发达国家用的资源仍然是人力资源,用的自然资本和创造资本反而很少,但却占了世界财富的80%。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有人力资源,只不过中国的人力资源是用在生产线上,是低水平的人力资源,所以中国要把低水平的人力资源变成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那么,如何做呢?这就要走一条创新路。
中国要进入创新性国家,有一个指标就是知识产权优势。目前有知识产权优势的有哪些国家?美、德、日,韩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国务院考核各个省的指标,从这个指标来看,我国与前述几个国家的差距非常大,说明了有专利的企业和没有专利的企业,其利润率在重庆差七倍,在北京上海差十倍。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在消耗能源和环境资源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如果有自己的发明专利来保护市场,即能够让企业的利润提高十倍,是不是转型就转过来了?这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也是政府梦寐以求的。
再举一个例子,超硬材料。河南是全球的产业上游提供者,中国以为掌握了上游材料技术的提供就掌握了核心竞争力,然而后来发现,当我们掌握了上游技术以后,外国人就移到中下游去了。外国人靠什么去移动的呢?还是知识产权。重点专利申请人的前面全是国外的企业,超硬材料还进行了几次转移,第一次从美国转向日本到欧洲,第二次是从日本欧洲到中国,第三次又从中国转出去,利润最多的地方就布局了大量的专利围起来,保护起来。当其他人全部研究上游技术的时候,美国研究中游、下游技术,整个产业链哪一个板块利润最高,美国就在哪里布局。全世界最大的产业群都在河南,但是利润率是全球最低的,这是中国的悲哀。
苹果公司这张表,也是很著名的一张表。有没有同学看出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观 众:销售额不断提高,虽然利润率提高不明显。
袁杰:她说的是一个客观的现象。是的,当销售额快速上升的时候,一般来讲企业利润率是下降的。这是因为规模扩大以后单件的利润率会下降,但是苹果公司利润不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占整个市场利润的90%。他们布局了多少技术?
这是前两年统计的,苹果公司在每一个很细小的技术环节都布局了专利,在每一个国家和市场都布了局,而且跟每一个竞争对手比拼,能够与其竞争的只有三星公司。而且苹果公司利用专利地图去监控竞争对手。监控的结果是什么?第一时间就可以发现前沿技术,当发现苹果公司都还未研究出来的技术,其他人居然研究出来了,那将该技术买下,所以苹果公司每年都在进行收购,有的是直接收购公司,有的是直接收购专利。
最后形成一个怎样的局面?当苹果出播放机的时候索尼被边缘化了,当出苹果商店的时候微软被边缘化了,当出手机的时候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被边缘化了,当出平板电脑的时候惠普被边缘化了,当所有这些巨头联合对抗苹果的的时候发现对付不了。除了苹果以外,还有像丰田公司,很多年开始布局专利,随着专利的增长其市场也跟着增长,不断的推开。第一部分就介绍到这儿。
讲座内容未完待续
文字校对:贾彬 黄宁 刘爽
编辑:周厚燕
本讲坛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承办,超凡知识产权研究院协办,将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识产权知名人士,就知识产权基础性或前沿性问题作智慧分享,以助力我国知识产权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体系的完善。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挑战与机遇
主讲人: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3讲:对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思考
主讲人:中国知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顺德教授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2讲:互联网开放创新的专利困境及制度应对
主讲人:北大法学院张平教授
主讲人:华为副总裁宋柳平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0讲:商标注册和确权程序改革的价值目标: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主讲人:西政知产名誉院长张玉敏教授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何震:法院外部和法院内部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价的差异——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之讲座整理稿(一)
何震:法官不认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低”的十个维度——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讲座整理稿(二)
何震:消弭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低”这种观点不同认识的路径——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讲座整理稿(三)
主讲人:武汉江夏区法院何震院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浙江高院应向健:我国现代知识产权司法政策的价值定位与变迁——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一)
浙江高院应向健:中国商标权司法保护政策的实证思考——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二)
浙江高院应向健:商标权损害赔偿的司法保护政策——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三)
主讲人:浙江高院应向健高级法官
▪【讲座精粹】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核心法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一)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1讲: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的类推与解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讲座精粹(二)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1讲: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的类推与解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讲座精粹(三)
主讲人: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0讲: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从专利司法实践谈《专利法》第四次修订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读(一)——《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专利保护的路径选择”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法》第四次修正之修法建议----“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解读(二)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侵权纠纷中警告函和合法来源抗辩的适用——“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解读(三)
主讲人:最高院知产庭周翔审判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18讲:知识产权的权利边界与裁判方法
主讲人:最高法院王闯副庭长
▪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16讲
主讲人:最高院李剑审判长
▪ 更多讲座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知识产权网站(http://www.xinanipr.com/)查看
西南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共同体
官方网站:www.xinanipr.com
赐稿邮箱:xinanipr@qq.com新浪微博:@西南知识产权